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5月19日,岭南造纸文化2023荔湾研讨会在广东春华秋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广东省造纸学会及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广东省造纸协会、广东春华秋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代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代表以及广州市荔湾区委组织部、文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等列席指导,共同就岭南造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交流探讨。现场,《流溪古纸赞》原创粤曲小调MV进行了首播,以音乐的方式弘扬岭南造纸文化。
活动现场。活动方供图
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长、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主任何北海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要推动岭南造纸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并建立文化自信,单靠专家学者力量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大众的支持和参与。
【资料图】
活动现场。活动方供图
古法造纸文化源远流长,四会邓村也被称为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他们保留了完整的古法造纸工艺(无蒸煮)。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副主任林润惠教授表示,岭南造纸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他引用了广东粤剧文化的传承经验,不但要有好的演员,更要培养好的观众。岭南造纸文化需要通过文创出新,来吸引更多大众的参与。
在岭南造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果中,林润惠纸文化工作室开发或试制了榕皮纸、芭蕉纸、马蹄杆纸、山黄麻纸、蒲绒纸、水绵纸、落羽杉皮纸、发财纸、菠萝叶纸、金牧粮草纸、剑兰叶纸、苎麻纸等手工纸种,还发明了二次成型法手工抄制图案纸。而利用广州市花木棉花的花絮制作而成的手工纸,纸质可松可紧,就像广州这样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城市一样,用不同的工艺制作不同的木棉纸,能满足各类书画家挥毫泼墨的不同需求。
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副主任樊惠明在研讨会上强调了纸质文献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表示,近现代文献的保存状况非常差,而通过手工修复的速度也远低于文献老化损毁的速度。为保护纸质文献,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研发多种脱酸加固化学品和开发了纸质文献批量处理工艺,构建脱酸增强效果及图文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弱碱性耐保存书画纸的开发等,以达到传承经典和弘扬民族文化载体的目的。
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英德市浛洸镇鱼水村干部详细讨论了以古法造纸为载体,引领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的战略方向。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作了总结性发言。她谈道,传统与现代结合、科技与传媒结合、体验与消费结合,以古法造纸为文化符号形成产、学、研有序互动,讲好中国故事,前景大有可为;优势资源要互补,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活动现场。活动方供图
活动现场。活动方供图
活动现场。活动方供图
研讨会最后举行了“广东省造纸学会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荔湾基地”、“岭南造纸文化研究编辑部”授牌仪式;完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春华秋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及广东省造纸学会与广东春华秋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岭南造纸研究会荔湾基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